当前页面 :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五年“还绿”广阳岛,中国城建院总工程师赵文斌:修复生态需“以柔克刚”|高端会客厅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 2023-07-11 23:39:12

广阳岛高峰梯田。 受访者供图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凯旋 李贝贝 北京报道


【资料图】

时值盛夏,被称为“小川西”的重庆广阳岛成为钢筋水泥城市中的一处生态宝地。春有金黄的油菜花,秋有成片的粉黛草,梅花鹿、羊驼等动物们安心栖息,游客则也可以上岛露营,享受自然的气息。

广阳岛粉黛草花开。受访者供图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广阳岛是长江上游的第一大江心岛,曾因规划房地产开发局部生态遭到破坏。随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文斌带领团队赶赴广阳岛,并在此扎根5年,最终实现“还绿于岛”“还岛于民”。

赵文斌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广阳岛是生态修复的样本项目。生态修复不仅仅要实现自然价值,也要实现人的价值。”6月28日,在“ACT2023(首届)国际零碳城市大会暨零碳建筑博览会”上,赵文斌和《华夏时报》记者讲述了该如何实现自然与城市的共生。

赵文斌 受访者供图

探索现代化的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表述将“生态”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与人之间的矛盾似乎日益凸显。

赵文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然的供给是有限度的,但人对于自然的需求则是无止境的,两者之间需要最佳平衡。基于这一理念,赵文斌提出了“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理论。

生命共同体理论模型。 受访者供图

“我理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追求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最优价值,也就是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自然”的客观表现是“生命共同体”,“人”的需求最终体现为“价值”,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状态,本质上是生命共同体价值“最优”的状态。”赵文斌进一步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了“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模型。 受访者供图

在操作层面,赵文斌表示,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建设要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的要求,擦亮绿水青山的颜值、变大金山银山价值,长久持续地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那么,在经过一系列的修复治理之后,如何评价一个生命体已经达到了“最优”状态?对此,赵文斌表示:“主要有两个可衡量的核心指标。第一,要看自然环境是否满足生物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需求。也就是说在修复之后,这一区域的生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有无逐年上升。”

生命共同体价值性。 受访者供图

赵文斌表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只有山、水、林、田、湖、草及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自然生态要素能够互依互存、共荣共生,方能使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第二,要看这一区域是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简单来说,就是在修复之后,环境是否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例如土地升值、产业转型等。此外,人在这一区域生活或者游览能有获得感、满足感,有好的反馈,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赵文斌对记者说。

“以柔克刚”修复生态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零碳建筑博览会上,赵文斌带来了其研究出的一个自然生态模型。

记者看到,该模型以山、水、林、田、湖、草6大要素为基础,通过山萌草、林护田、田固山等方式相互联系及影响,而人则可以通过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等正向作用于自然环境,从而实现和谐相处。

生态修复核心策略。 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对于生态修复而言,“大刀阔斧”和“揠苗助长”都不是良好的解决方案。“应当采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的要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系统开展自然恢复、生态修复,丰富生物的多样性。”赵文斌说。

具体到操作层面,赵文斌对记者表示,生态修复要抓住“水”和“土”两个生态本底要素,以“留水—固土”为切入点,创新应用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等策略,创新集成生态领域成熟、成套、低成本的技术、产品、材料、工法,融合生态设施、绿色建筑,多用自然、生态、柔性的方法,而少用人工、工程、硬性的方法。

生态优先 景观切地

近年来,除了关注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之外,赵文斌还在深入探究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去的几十年,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然而,不少项目在拔地而起的同时,城市的自然生态也遭受破坏。

赵文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打造地产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探索“生态优先,景观切地”的方法。“之前,很多地产项目基本上都是棋盘式或者C字形、O字形的布局,而景观则是在其中‘填空’,这样的设计没有发挥生态价值,只是发挥了人工价值。”赵文斌向记者指出了地产项目建设存在的通病。

赵文斌以此前操盘过的内蒙古住宅项目为案例向记者分析了“生态优先,景观切地”的实际操作过程。“那个项目是呼和浩特湿地公园边上的小区。按照上述理念,我们是要在湿地公园里面做一个小区。我们分析了各类环境和地理要素,用廊道将住宅串联在一起,并且廊道的形状设计还融入了内蒙古特色的马头琴文化,让住宅和山水进行结合。”赵文斌说。

景观切地手绘草图 (左) 规划布局平面图(右) 受访者供图

由于是在湿地中打造一个住宅区,赵文斌表示,靠近湿地公园边的单体建筑一定是低矮的建筑,让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慢慢渗透到社区,然后再逐步渗透到城市。

不过,对于当前的城市而言,如何让存量项目生态自然化或许更为紧迫。“存量项目在生态表现方面有的时候可能是‘无可奈何’,但设计师的本领就是在夹缝中找出路。”赵文斌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在修复城市存量项目生态的过程中,赵文斌认为,设计需要从3个尺度去考量。其一,如何在宏观尺度上,充分发挥蓝绿空间的价值,让城市结构更加生态化;其二,如何在中观尺度上,充分发挥边角地、闲散地的价值,让城市肌理更加完整化;其三,如何在微观尺度上,充分发挥技术、产品、材料、工法的价值,让城市场景更加生态景观化和景观生态化。

“此外,存量项目的生态修复要回归到‘大’这一字,边界要打破,让各要素交织、发生关联,然后让其蔓延至区域、城市的尺度,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上考量生态格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存量项目的生态修复不仅要从项目出发,更应该从全局出发,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目的是让整个城市的自然生态更加和谐。”赵文斌对记者说。

APEC雁栖湖会都景观。 受访者供图

北京龙潭中湖公园改造景观。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关键词:

为您推荐

-